《高分子化学》课程简介
一、课程发展历史沿革
六十年代建校之初,北京化工大学《高分子化学》开始独立设课,历经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坚持不懈地努力,取得了丰硕成果:
2002年,在教育部倡导本科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之初,在国内率先提出教师“因材施教”,学生“因材施学”的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,从“教”向“学”转变,在全国同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中起到了先锋引领作用。
2003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;2005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。
2008年,高分子化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;同年,高分子科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。
2008年受教育部委托,《高等院校高分子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》在我校举行,共有20所高校3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,提升影响力。
2013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。
2018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慕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,至今已完成开课5期,学员总计19000余人次,学员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四川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等94所高校;其中,有42所高校将本MOOC以SPOC形式用于校内教学,在同类课程中排名第一。
2019年,受“高分子学术年会组委会”的邀请,在高分子年会“Q高分子教育分会”做邀请报告(“专业基础课程《高分子化学》慕课建设和几点思考),分享MOOC建设经验。
2020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(重点项目)。
目前,北京化工大学《高分子化学》教学团队有13名教师,在国内是一支规模大、学历高、教学理念新的专业课程团队。
2023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。
2023年,《高分子化学》教案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教案。
二、课程教学目标
课程目标1: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,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原理、反应动力学、热力学、聚合反应实施方法,以及高分子的化学反应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,用于推演、分析高分子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。
课程目标2:掌握高分子的链结构形成与合成反应的基本规律,结合其它课程的分析手段,从分子合成角度进行材料工程分析。
课程目标3:能够综合运用高分子合成方法、聚合反应过程控制和聚合物结构设计理论,根据实际合成问题的要求,设计高分子合成路线、选择合成方法,并评价合成方案的可行性。
课程目标4:在理解与掌握高分子化学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,能自主获取相关文献与信息,理解并跟踪高分子材料领域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成果,具备终身学习及持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。
三、课程主要内容
围绕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,以聚合反应机理为主线,着重介绍了自由基聚合和逐步聚合。在此基础之上,介绍了离子聚合、配位聚合、共聚合、开环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。在重点强调各种聚合反应相关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方法的前提下,也跟踪各个分支的发展,体现该领域发展的时代性和先进性。全书共分九章内容。
四、教学方式
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具体教学安排见课程导学。